當前位置:批踢踢>其它>高中語數外基礎知識筆記分享> 第10章 古詩詞鑑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章 古詩詞鑑賞

古詩詞鑑賞

一、掌握鑑賞景物形象(含意境)的方法和審答規範

1.鑑賞方法:融情造境

(1)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詩歌中描繪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單個景

物形象,有由多個景物形象(意象)組合成的意境。 詩歌傳統意象比較固定,如楊柳代表惜別,月亮代表思鄉懷人等。但在具體詩歌中有變數。 鑑賞景物形象,

一要注意景物描寫的方式,如動靜、色彩,來把握景物特點和

詩人的感情;

二要抓住意象來分析意境,探知詩人的感情。

(2)意境 意境:意,作者的情感;境,詩中所描繪的圖景。意境指詩歌透過意象所表現 出來的情調和境界。意境和意象的關係,簡單地說,是境生於象而超乎象。意象是 詩歌藝術的基本單位,而意境則是指全篇作品所營造的整體藝術境界;意象是形成 意境的材料,而意境則是意象疊加、組合之後的昇華。 由 於 意 境 一 詞 較 為 復 雜 ,故 在 高 考 中 常 用“ 氛 圍 ”(偏 重 外 部 環 境 )、“ 心 境 ”(側 重內心世界)、“境界”(外部與內部的融合)等詞語稱呼。

2.審題答題規範:細辨析、巧回答 “細辨析”指在審題時要仔細辨析意象類試題與意境類試題。意象類試題常見

提問方式有:

①請找出××(意象)。

②××(意象)蘊含什麼樣的情感?

③××意象 在詩中有何作用?

意境類試題常見提問方式有:

①請概括詩中描繪的景象(畫面)。

②××(句、聯、片、全篇)渲染了什麼樣的氛圍?

③該詩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 巧 回 答 ”指 針 對 這 兩 類 題 巧 妙 地 回 答

。意 象 類 題 應 是 怎 麼 問 怎 麼 答 。(詳 見 後 面的“微點突破”)意境類題回答則要注意:

畫面描述題的答題模式一般為:描繪了一幅(某時某地,視題而定)+描述畫面 +意境特點(或孤寂冷清或恬靜優美等的)+畫面。(還可接著分析蘊含的思想感情)

答意境營造題,要注意其兩種方式:觸景生情和融情於景。

答意境(畫面)特點,要注意參照以下專業術語: 豪放類:雄渾開闊、雄奇瑰麗、浩瀚遼闊、廣袤高遠、曠達灑脫。 清幽類:清新明麗、寧靜恬淡、淡雅閒適、和諧靜謐、恬靜優美。 傷感類:悽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悽慘蕭條、蒼涼悲壯。 婉約類:纏綿悱惻、哀婉動人、委婉含蓄、蘊藉風流、朦朧縹緲。 超脫類:超脫世俗、遠離塵囂、高雅脫俗、超凡脫塵、風致雅潔。 華美類:富麗堂皇、華美絢麗、華妙豔麗、瑰麗神奇、色彩斑斕。

二、掌握鑑賞事物形象的方法和審答規範

1.鑑賞方法:因物尋志。 詩歌中的事物形象,即詠物詩或雜詩中的形象,如駱賓王《詠蟬》中“蟬”的 形象,陸游《卜運算元·詠梅》中“梅”的形象等。鑑賞物象往往由物及人,從物人 一 體 的 角 度 來 把 握 事 物 的 特 點 。即 先 要 借 助 相 關 語 句 或 關 鍵 字 詞 來 把 握 事 物 的 特 徵 , 再聯絡創作背景進行有關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層分析。

2.審題、答題規範:關注提問方式,答題緊扣“物”“志”。 鑑賞物象題的提問方式有兩種: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點和內在情意分成兩問提 問 ;二 是 把 這 兩 問 合 成 一 問 ,作 整 體 提 問 ,如“ 該 詩 (聯 、闋 )描 繪 了 泉 的 什 麼 形 象 ? ”

答題一般要扣住“物”與“志”兩方面,其一般步驟為:

①描述物象的基本特 徵 ,

② 結 合 實 際 表 現 手 法 具 體 分 析 ,

③ 揭 示 物 象 的 社 會 意 義 (作 者 的 情 感 、志 向 、節 操等)。

3.什麼是意象? 意象就是物象與情意的組合。象即詩中的形象,它不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 詩 中 所 寫 的 景 和 物 。意 即 作 者 的 情 思 。詩 歌 意 象 因 物 象 不 同 ,有 的 是 景 ,有 的 是 物 ; 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單一的,有的是多個的。古詩詞中的意象,一般有相 對固定的寓意,如“梅”一般是“孤獨”“寂寞”“孤芳自賞”“高潔偉岸”的代 名詞,“蟬”則是“惜時光”“傷別離”“苦遠遊”“感身世”的同義語。

鑑賞古詩形象的要點在於鑑賞意象。高考考查意象,由淺入深地從三個角度入 手:①找意象,②析特點,③說作用。

(一)找出合乎題幹要求的意象 無意象無以為詩。古詩中使用的意象往往有多個;高考題要求找出意象,都帶 有一個特定要求;要找準意象,需要吃透題目要求。再者,最重要的是表述,要採 用名詞或名詞化答法。不過,最終要看題幹要求。

(二)分析意象的內涵(特點)

①要揣摩把握詩中意象自身特點。首先,要抓住描述該意象的關鍵性詞語,把 握其外在特徵。為此,要特別關注意象的時令色彩和冷暖色調。因為不同季節、不 同色調所呈現出的特徵,尤其是情感特徵是不同的。其次,要抓住“物”與“志” “情”的契合點,挖掘其內在的品質特徵。

②詩中不少意象由於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以及民族特殊的審美習慣,有其特 定的意義和內涵,如“柳”“月”“紅豆”等,分析時可以聯絡,但必須結合詩人 當時的具體處境和特定心境,尤其是具體語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分析意象的作用 分析意象的作用,主要圍繞以下幾方面展開:

①渲染氣氛、奠定基調等營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②塑造環境或背景的作用。它多表現為透過多個意象組成群,為人物的活動提 供環境或背景。

③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這是最主要的。一些傳統意象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往 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烏啼”傳達出“詩人的羈旅之苦”,“空城落 花”傳達出“作者對國勢衰危的哀嘆”“一腔的愛國情”。意象在傳達情感方面的 作用由具體詩歌而定

④襯托人物節操或性格,多表現在詠物詩中。

⑤結構上的線索作用。有的意象貫穿始終,則往往為線索。

三、把握思想感情的途徑和要訣

(一)理解、領悟思想感情的三種途徑:題材、形象、手法

1.題材→思想感情 古 詩 的 思 想 感 情 與 詩 歌 的 題 材 有 密 切 關 系 ,相 同 的 題 材 ,其 情 感 也 有 共 同 之 處 。 因 此 ,從 題 材 入 手 切 入 對 思 想 感 情 的 理 解 ,是 一 個 非 常 重 要 的 途 徑 。( 具 體 內 容 詳 見 本章專題一“從題材類別入手讀懂古詩”部分)

2.形象(意象)→思想感情 詩歌總要具體描繪形象的,在描繪出的形神兼備的形象(意象)中寄寓作者的主 觀情感,間接地表情達意。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託物言志。景、物是詩人情感 的 最 好 載 體 。把 握 古 詩 中 的 形 象 (意 象 ),就 能 理 解 其 中 的 思 想 感 情 。( 具 體 內 容 詳 見 本章考點一“鑑賞古詩的形象”)

3.手法(抒情方式)→思想感情 理解、領悟思想感情需要注意其抒情方式。古詩的抒情方式有三種型別:直接 抒情、間接抒情以及兩種方式相結合。其中間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事、人)抒 情 ,借 古 諷 今 ,用 典 抒 情 等 。

它 主 要 體 現 在 :

① 寫 景 句 (要 抓 住 景 物 特 徵 揣 摩 含 蓄 之 情),

②狀物句(要抓住雙層情感,一是關乎“物”的,二是“物”中寄託的情志),

③ 表 達 有 特 點 的 句 子 (如 用 了 比 喻 、象 徵 、對 比 、襯 託 等 手 法 ,要 還 原 其 本 義 ;如 用 了用典、反語等手法,要理解其曲折之情)。

(二)理解、領悟思想感情的要訣:抓、品顯隱性“情語”

1.找出下列詩句中的“情語”。

(1) 總 為 浮 雲 能 蔽 日 , 長 安 不 見 使 人 愁 。 (愁 )

(2) 細 草 微 風 岸 , 危 檣 獨 夜 舟 。 (獨 )

(3) 銀 燭 秋 光 冷 畫 屏 ,輕 羅 小 扇 撲 流 螢 。天 階 夜 色 涼 如 水 ,坐 看 牽 牛 織 女 星 。(杜 牧《秋夕》)[冷、涼(暗含冷寂)]

(4) 千 山 鳥 飛 絕 ,萬 徑 人 蹤 滅 。孤 舟 蓑 笠 翁 ,獨 釣 寒 江 雪 。( 柳 宗 元《 江 雪 》)[ 孤 、 獨(暗含孤傲)]

所謂“情語”,就是詩中能直接或間接表明作者情感的語言。對於考生來說, 能抓住並品讀“情語”,是準確、快速把握詩歌思想感情的最可靠途徑,也是一種 “看家本領”。

從 傳 達 詩 歌 情 感 、主 旨 的 程 度 上 看 ,“ 情 語 ”有 顯 性 與 隱 性 之 說 。顯 性“ 情 語 ” 是指可以明顯看出詩歌情感型別的詞語,如含有“愁”“怨”“憤”“恨”“憂” “悽”“喜”“樂”“思”“憐”“淚”“閒”“愴”“悵”等字眼的詞語,這些 詞語多為動詞或形容詞,表意功能明顯,大多數情況下決定了詩歌抒情的方向和基 調。顯性“情語”是需要在第一時間內予以關注的。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情語”有 時藏在“景語”等其他語言之中。

隱 性“ 情 語 ”在 傳 達 情 感 、意 圖 時 較 為 含 蓄 、間 接 ,但 至 關 重 要 。描 摹 景 、物 、 事、人等要素的詞語一般是隱性“情語”,它們雖然不是“詩眼”,但能暗示作者 的 思 想 感 情 ,這 種 語 言 叫“ 景 語 ”。如《 夢 江 南 》中“ 搖 曳 碧 雲 斜 ”的“ 搖 曳 ”“ 斜 ” 就暗示了感情的紛亂不寧。另有一些典故語,需要挖掘典故之本義,探尋作者之用 意;含有表達技巧的語言(如擬人、比喻、雙關、反語、借代等),需要還原其基本 義。還有一些表情態、語氣的虛詞,如“但”“惟”“空”“又”等,也是應該引 起注意的隱性“語”。弄清上述隱性“情語”的含義及其表達作用,就如同撥開 疑雲迷霧,能讓真相充分顯露。

如 何 抓 住“ 情 語 ”呢 ? 顯 性“ 情 語 ”一 般 會 在 標 題 、正 文 中 的 首 句 (聯 ) 及 尾 句 (聯 ) 中出現,一定要盯住這些“情感”部位。隱性“情語”一般藏在正文描寫景物等的 文字中,多在中間部位。有時也會在註釋裡出現,所以尋找要特別細心。

四、掌握情感題的審答規範

(一)審題:兩看一定 “兩看”,一看所給語言材料的位置和內部的層次(指詞、句、聯、片等),二 看 是 整 體 型 還 是 局 部 型 。整 體 型 指 把 握 全 詩 的 思 想 感 情 ,它 需 要 分 成 幾 個 局 部 (層 次 ) 來看;區域性型指分析詞、句、聯、片的情感,它更需要聯絡全詩甚至標題分析。 “一定”指定題型,明確是概括題還是分析題、評價題、比較題。

(二)答題:用好術語,因題而異

1.答題要用感情術語 如答“惜別之情”“關切之情”,“惜別”“關切”是行話,如將“惜別”改 為“捨不得”,“關切”改為“不放心”,雖然意思也能表達清楚,但不是行話, 總讓人覺得彆扭。同樣的意思用自已的話回答,既不準確,也容易丟分。因此,最 好使用感情術語。常用的感情術語有:惆悵、苦悶、閒適、愁苦、歡樂、悲傷、憂 鬱、感傷、寂寞、孤獨、煩惱、沉悶、焦急、離恨、哀怨、憂愁、迷戀、思念、恬 淡、仰慕、同情、憎惡、激憤、欣喜、歡快、嚮往、忠貞等。

2.答題要多角度、多層面 古詩情感中,有單項(單一)的,更有多項(豐富、複雜、變化)的。有鑑於此, 需要多角度、多層面地挖掘。另外,要根據所給的語言材料的內部層次來確定答題 要點,如所給的是“一聯”,恐怕有兩個要點;如是“一片”,則恐怕更多。

3.主要題型答題模式 (1)感情概括題(要求直接說出所表達的情感)答題模式: 基於何種原因(或情境)產生的感情基調(變式可只答感情基調)。

示 例 :兩 首 詩 都 寫 到“ 燈 前 ”,這 兩 處“ 燈 前 ”各 自 表 達 了 詩 人 什 麼 樣 的 感 情 ? (2014·新課標全國Ⅱ)

“感情基調”多用表示感情的一至兩個雙音節詞表示,如惆悵、孤獨、欣慰、 憤懣、激憤、悲憤、閒適、恬淡等。“原因(或情境)”是出於什麼原因(或情境)而 產生的這種感情,如陸游《書憤》表達的是一種悲憤之情,這種感情是由報國無門 而產生的。

(2)感情分析題答題模式:

①分析+概括:先分析具體詩句,後概括出情感內涵。

②概括+分析:先概括情感內涵,後分析具體詩句。 這裡的“分析”,就是要結合語言,說出感情的依據和來由。分析既要扣住所 給文字,又要兼顧全詩,處理好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同時,要抓住具體的詞句、意 象分析,不可籠統空泛。必要時,還要結合情感表現手法分析。

(3)情感比較題答題步驟: 比較類試題是近幾年高考考查較熱的題型。做情感方面的比較題,要先通讀詩 詞,把握詩詞描寫的意境;再結合題幹中要求的情感比較角度,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或相同性;後注意點面結合,既要有總體概括,又要有具體分析。

1、理解、領悟景中情 中國古典詩歌雖說內容紛繁複雜,但細究起來就兩部分內容:寫景、抒情。這 是中國詩的特點所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所在。而分析景物中的情感正是考生的 弱項。那麼,如何透過景語找出並分析內在的情感呢? 從理論層面,從詩的整體角度要把握情與景的內在關係和處理方式。情與景的 內在關係有兩種:一是情與景之間的一致性(相似性),即通常說的“哀景哀情,樂 景樂情”;二是情與景之間的相反性,即通常說的“樂景哀情,哀景樂情”。

作者 處理情與景的方式(或叫安排)有三種:

①純寫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②前景後情——觸景生情;

③前情後景——以景襯情。

從技術層面、操作角度,要做到:

①抓住景語中的情感暗示語。(詳見前面“隱性‘情語’”內容)

②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飾語及後面的動詞、形容詞,把握景物特徵,從特徵中捕 捉 背 後 的 情 感 特 徵 。如“ 江 風 引 雨 入 舟 涼 ”要 求 分 析“ 江 風 引 雨 ”背 後 的 惜 別 深 情 , 就應抓住後面的“涼”字,一個“涼”字寫出了風裹著雨、雨挾著風、風雨交加的 淒涼景象,烘托了離別時悲涼的心情。

③從冷暖體味悲喜。“墨分五彩,詞含一情。”冷暖是從色彩學的角度將詞彙 分為兩大情感色系,以體味詩詞文賦中所傳達出來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調 詞語傳達出來的多是悲傷,暖色調詞語傳達出來的多為喜悅。

2、理解、領悟典中情 古人創作詩歌時,有時藉助一些典故來表現深刻的主題。運用典故既能使語言 精練,又能增加內容的豐富性、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從而收到言簡意深、耐人 尋味的表達效果,增強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這就要求我們在理解時將典故所涉及的古人古事與詩人的現實狀況進行多角度 的對比,準確把握詩人的感情。在複習備考過程中,應注意積累古詩詞中常見的典 故,牢固記憶這些典故的含義。

古詩常見典故的含義: 典故 紅豆 夢蝶 鵲 陽關 商女

投筆 桑榆

含義 愛情或相思 做夢、夢幻 傳信的使者 古關名,後指送別之曲 歌 女 ,代 指 統 治 者 不 顧 國 家 興亡而醉生夢死 棄文從武 暮年

碧血 黍離 折腰 采薇 班馬 折桂 爛柯 高山流水

為正義事業而流的血 國家昔盛今衰的傷感 屈身事人 隱居避世 惜別之情 科舉及第 離家年久 知音或高雅的樂曲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