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批踢踢>言情>種田之帶著靈泉發家致富> 第161章 買地種糧種棉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1章 買地種糧種棉花

現在不光沈家村富裕,連帶著其他附近的村日子也都比以前好過不少。

沈家雖然沒有舉人,但聲望在青山鎮現在已經遠超當年的林舉人。

得益於遼城的水系,得益於李靖對商戶的扶持,得益於王氏的影響力。

成衣除了植物染色比較麻煩,設計比較新穎,模仿者很多也很快。

但是沈家成衣的顏色和花樣多,再加上姚掌櫃的經營,在模仿者如雨後春筍的遼城,還是佔有一席之地。

現在沈家最大的進項還是織錦,織錦除了蠶絲染色的工藝,還有沈溫口述,林博改動的紡車、織布機等,還有沈溫獨有的現代編織工藝。

種種技術的加持,讓織錦難以模仿,而偏偏沈溫還能想出來各種花團錦簇和富貴吉祥的花樣。

織錦經過遼城的商隊推廣出去變得供不應求,說日進斗金也不為過。

再加上和王氏的洽談合作,沈溫相信織錦以後就等於躺著賺錢的搖錢樹。

手裡的錢多了,沈溫的底氣也就更足了,以前不能想的事現在也能想一想了。

首先就是買地,成片成片的買地,哪怕價格比市面上的地價高,不管什麼地,只要有人賣就買。

而且凡是賣地的依舊還能種,不用交稅,不過需要遵循二點。

第一種什麼沈溫說的算。

第二不管種什麼只用交三成租,剩下的可以自已留著或者賣給沈溫。

一開始賣地的是奔著沈溫的高價來的,賣的也是山地。

後來聽到沈溫開的條件,一些聰明人的心就活泛開了。

賣地還有地種,租子還給的少,還不用交稅。

有些人擔心沈溫會不會把賣的地收回去不讓種。

這時就有人反駁了,“地收回去不讓種,沈家上哪收租子?就那麼點人能種這麼多第。”

還有人說,“沒看人家沈家村、獵戶村和上游村跟著沈家人幹,都已經吃上白麵饃了。”

有這些人的煽動作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找沈家賣地。

最後沈溫幾乎用盡家裡可以流動的錢將所有能買的地買下來。

也就是說沈溫現在除了地和鋪子,沒有多餘的現錢。

遼城獨特的氣溫,播種小麥的時間是在四月,成熟收穫的時間是在八月到九月。

水稻的播種時間在五六月,成熟時間在九月到十月。

棉花的播種時間也相對於其他地方的播種的比較晚。

沈溫決定今年的山地種大豆、紅薯和高粱這三種農作物。

而良田則種小麥、水稻和棉花三種農作物。

這個決定剛通知到農戶手裡的時候,一些老輩人臉都綠了。

“都說不讓你們貪圖銀兩賣地,你們非賣。”

“一個個都羨慕那三個村的人,想跟著沈家喝一口湯,別湯沒喝到,反把自已餓死了。”

“不肖子孫!不肖子孫!”

原本這些老輩人都不想賣地,只是自已的子孫一個勁的眼饞,胳膊拗不過大腿才把地賣了。

而且之前村裡的地大部分種的都是粗糧,只種了一小部分小麥和水稻,留給自家老人和孩子吃。

粗糧產量高,交完稅自已還能落一點,緊巴緊巴再加上野菜之類的,還能堅持到次年秋收。

現在種那麼多小麥和水稻,就算不用交稅,也支撐不到次年秋收。

主張賣地的人被家裡老人罵,不過也是硬撐著回嘴,“說不定人家沈家就是有辦法呢!”

不硬撐又能如何呢,地都賣了,只能試著相信沈家。

沈溫能做這個決定當然是有準備的,這主要得益於她的靈泉。

經過沈溫這些年的努力,沈溫的靈泉已經從之前的碗大到現在像一口小井。

靈泉旁邊的空地現在也有四間房子大小,這就是沈溫的秘密武器。

沈溫將這個時代的種子經過靈泉水浸泡以後,不但提高發芽率,產量也絲毫不遜色現代的產量。

而早在彥武決定參軍的時候,沈溫就一直利用靈泉和靈泉的空地培育種子。

她在現代的時候學過歷史,知道每次的戰爭都少不了糧草和財政。

而最近遼城的形勢,也讓她明白跟隔海相望的小國終會有兵刃相見的那一刻。

作為彥武和林博的家屬,作為遼城的一份子,沈溫希望能用自已的力量為這個時代出份力。

一邊用織錦和各種產業吸金,一邊利用青山鎮作為根據地屯糧。

沈溫所選的這幾種農作物種植的時間相近,收穫的時間也相近。

離春種的這段時間,沈溫還有一個大事要幹。

沈老族長自從將沈家村交給沈禾以後就頤享天年,不再過問村裡的事。

但這次沈溫又將老人家請了出來,誰也不知道沈溫和老族長說了什麼。

老族長出山的第一句話就是挖山,將山挖空。

本來沈溫的意思是沈家出錢,讓老族長招人出力,但聽完沈溫的話老族長做主不要錢。

村民們雖百思不得其解,但這幾年的日子已經讓他們習慣性的聽話。

沈家的訂單已經排滿一年,這一邊要做工,一邊要挖山,一時之間人手就有些不足。

沈溫想著再招一點人,但被工人們拒絕了。

要知道沈家都是按件計費,訂單多就意味著分到手裡的錢也多,再招人不就分攤量了嘛。

因為開設學堂的緣故,再加上女子學堂和衍生事業蒸蒸日上。

現在沈家村和附近幾個村女子的地位比之前好很多,也越來越多的人上學堂。

以前村裡還會有雞毛蒜皮吵架的事,現在恨不得加班加點的掙錢。

也沒有時間搞亂七八糟的事情,心都往一處使。

不管是織錦和成衣都是女子做工的較多。

而平時村裡的男人只能在後山餵豬、伺候桑樹、伺候果樹。

獵戶村的男人們負責運貨,而其他男人好一點的活計也不過是負責染布和染絲。

女人們現在是家裡掙錢的頂樑柱,在家裡說話的底氣也比之前足,男人們再也不敢像以前一樣在家吆五喝六。

一聽要挖山,男人們的勁頭來了!

自已大老爺們做不來做衣織布的活,難不成還沒有力氣了。

於是紛紛找到老族長,伺候桑樹、果樹和餵豬,又不是需要時時刻刻幹。

一天就忙那麼一會兒,剩下的時間他們可以去挖山,不用招人。

老族長和沈溫一合計是這麼回事,於是就讓聞香閣酒樓抽調出來兩個人,專門負責做大鍋飯。

為了節省時間,不管挖山的還是做工的,都可以吃大鍋飯。

雖然老族長說的挖山不出工費,但這是個辛苦活,沈溫還是做主發的有工錢。

這下男人們幹勁更足了,這些日子因為賺的沒有家裡女人多,感覺腰桿子都不硬。

現在一天能有兩份工錢拿,他們做夢都快笑醒了。

累?莊戶人家累算什麼?

之前一天到晚忙不停,也吃不上飽飯,現在一天到晚忙不停,連白麵和大肉都能隔三差五吃上了,還有什麼不知足的。

沈溫一切安頓好以後沒有多呆,而是帶著家裡人和遼城開業的人手浩浩蕩蕩的出發。

開啟遼城的新生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