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批踢踢>其它>墨玄錄> 序章 緣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序章 緣起

在巴蜀以北,有一座座被煙雲繚繞的玄色群山,在這玄色群山的雲頂之上,則是傳承數千年的悠悠玄宗總壇。

玄宗全名九玄天元宗,隸屬於道門中的劍仙一派,其立派大約在軒轅帝君時代,開宗祖師乃崑崙道境十二金仙之首廣成子,距今已逾兩千餘年,其間共出弟子二十代。

傳聞昔日廣成子御劍回返崑崙,途徑巴蜀以北的無名群山時,得見此處魔氣邪氛肆虐,一番查探之後,終於在一處隱秘山谷中得見其出處,其乃是一座因地動而形成天坑狀的裂隙,那本該在原初時代就被封印在彼界的邪魔便是途徑此處來到人間。

廣成子不忍生靈塗炭,遂決意憑藉一己之力將其,然而很快他就發現,即便是自己擁有神魔皆懼的金仙之體,卻無論如何都無法進入裂隙,那至惡濁氣反而開始侵蝕起他的心智,無奈之下,其只能將其恩師原始天尊所賜予的玉清仙劍祭出,而後用盡全身法力將其插入地脈。

這玉清仙劍乃至清至正的無上仙器,落地瞬間便將造成此處地脈噴發,不僅焚盡了濁氣,亦徹底封印了天坑裂隙,隨後一座石化而成的劍塔便從熔岩中拔地而起,這便是鎮妖塔。

廣成子深知此塔的重要性,但他在根基大損之下已無法回到天界求援,只得施法傳訊其凡間弟子前來護法,而後又在塔下廣收門徒,傳授其術法與劍道。

九玄天元宗由此而立。

昔日道門分支眾多,有道靈與道真兩派朱玉在前,且玄宗立派起便遵從祖師“與世無爭”的祖訓,弟子門人行事低調,故而立派幾百年的劍仙一脈始終鮮有人知。

若非在大禹王治水時遭遇九條孽龍襲擊,就在其命懸一線的關鍵時刻,被奉命趕來的玄宗門人所救,大禹王這才成功將九龍封印於九鼎之中,肆略神州大荒百餘年的水患終於得以解除。

當大禹王鼎定九州,開創夏王朝後,玄宗因救世之功被正式認定為道門三宗之一,又得封地六百里,又經歷代掌門的勵精圖治,玄宗終於位列神州十大門派。

因此,玄宗屬地除去總壇的方圓六百里,遊歷神州的傳人還在各處創立道場分舵,如九黎的天虞山莊、巴蜀的弈劍山莊、中原的藏劍山莊等等。

千年過去,雖然玄宗傳人遍佈整個神州大荒,鎮妖塔下劍仙的故事也廣為流傳,但在外人眼中,那雲頂之上的玄宗總壇依舊神秘。

那如何能進得玄宗山門呢?有詩曰:“過得劍門來,悠然上北山。竹海隱劍湖,翠微得見仙。”

傳聞劍門關以北有一仙境,名曰翠琳琅,翠琳琅乃是綿延的蒼翠竹海,竹海深處有一翠湖,湖心小島上立有一柄百丈石劍,傳聞乃某位劍仙佩劍所化,因此又得名劍湖,劍湖之畔立有屋舍樓閣,這便是翠微閣,乃是玄宗外門弟子日常起居與修行之所。

翠微閣後,便是內山門,而外山門乃是那巴蜀第一雄關的劍門關,內山門並無通往雲頂的總壇之路徑,因為內門弟子都御劍飛行,御劍乘風之術乃是由外門晉升為內門的必要條件。

透過內山門御劍乘風時,便可隱約可見矗立在朦朧裡的鎮妖塔,沿著鎮妖塔頂的方向御劍而起,只需片刻便能突破雲端,而後便可見七座浮空山島竦峙在鎮妖塔周圍,而遠處的大小群峰上遍佈著亭臺樓閣,這便是玄宗總壇的所在。

鎮妖塔周圍的七座浮空山島按七星陣位羅列,十數道玄鐵鎖橋將其連線起來,山島之上由歷代祖師設下的劍陣乃是鎮妖塔的關鍵,那些來往其間的玄宗弟子,便是負責守護劍陣的巡山弟子。

玄宗總壇的佈局,亦順應了七星陣位,七座主峰分別按照樞為天,璇為地,璣為人,權為時,衡為音,開陽為律,搖光為星排列,七峰上分別是七位長老閣主及其親傳一脈的居所。

七峰之下,有七十二小峰,三十六洞府,分別是七十二天罡和三十六地煞這樣的上乘弟子的居所。

鎮妖塔正北方向的,乃是整個玄宗中樞核心紫薇閣,紫薇閣的左殿乃是掌門的居所,右殿是處理門派日常事務的所在,後殿則是掌門一脈的居所,而恢宏的紫薇大殿裡,不僅供奉著歷代祖師的同時,亦承擔著婚喪嫁娶及門派大典等重要大慶的所在,還是長老們決斷關係門派大事的地方。

整個玄宗總壇,除去門派聖地之外,亦有四大禁地,一乃名為無想之狹的峽谷,此中乃是供奉逝去先輩們佩劍的劍冢,二名曰思過崖,此乃犯錯的內門弟子思過的地方,三乃伏魔崖,此乃關押和處決妖魔和魔道修士的地方,崖下是暗無天日的幽禁之牢,而崖前則是殺戮的刑臺。四乃天府閣,此處的門派寶庫中,不僅金銀寶藏和仙草靈石取之不盡,亦藏有無數絕世名劍及無上功法,因此不僅有重兵把守,還有無數能夠殺人無形的機關陣法。

自廣成子祖師創立九玄天元宗始,玄宗弟子數千年來始終恪守著“除魔衛道,克己修身”的宗旨,因此他們不僅是行俠仗義的俠客,亦是與世無爭的隱士。

雖然他們仿若遺世獨立的人世謫仙,當百年魔潮再臨時,玄宗弟子卻從未缺席,在過往的百世風霜裡,他們雖然曾歷經諸多不幸的磨難,但守護蒼生的信念卻始終未曾改變。

我們的故事由此開始

…………

御劍乘風自在仙,斬妖除魔天地間。

是非功過何在我,大道通天路萬千。

蒼月冷,夜風寒,玄宗四大禁地之一的伏魔崖,此時尤其顯得陰森,一切皆因此地乃是玄宗刑罰之所,存在著千年的怨念和戾氣,那皆是命喪刑臺上惡首所遺。

忽然,數道身影快速散過,閃轉騰挪間便來到刑臺前分列兩邊,而後在黑霧中,為首之人現身,其面罩後的雙眼死死盯著刑臺上獨角法神巨像,口中喃喃道。

“明日午時前,是最後的機會了。”

來人竟是一名女子,而後此女便黯然的嘆息一聲,化作一陣黑霧消失不見,其隨從亦隨其隱沒在夜色裡,崖前只剩清冷入骨的山風。

…………

第二日,巳時。

伏魔崖下人影攢動,皆因今日要處決一條罪大惡極黑龍,其為禍一方,卻又法力高強,玄宗出動五名天罡劍師方才將之降服。

而今天便是要將其在刑臺之上戮其肉身,而後將其妖魂封入鎮妖塔內,使其再不能為禍人間。

伴隨著車轍聲由遠及近,一輛由巨型夔牛牽引的刑車從囚禁之牢中被慢慢牽出,負責押送的則是十二名地煞劍師,他們是負責刑罰的執法弟子,其身上的血紅衣袍便是其象徵。

待刑車徹底走出陰影,這才看清那囚籠中的存在,那是一塊散發著極寒之氣的百尺玄冰,玄冰之中冰封著一個身材魁梧的黑甲男人,若非其頭上生有龍角,只怕還以為即將被處決的是一個人類武士。

待刑車上的玄冰被推上刑臺,一個頭戴玄色劍冠的人與負責押送的執法弟子交換了一個眼神,而後快步到刑臺上的法神巨像前,從袖口中掏出一塊青銅令牌,插入巨像的基座上的機關。

隨著震震機關的轟鳴響起,法神巨像漆黑的雙眼突然亮出紅光,原本安放在基座上的兩隻前爪亦開始緩緩舉起,而它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便是刑臺上被冰封著的孽龍。

“轟隆”一聲巨響後,法神巨像的兩隻利爪將面前的百尺玄冰徹底禁錮,巨大的衝擊使得被冰封的黑龍甦醒,其身上開始隱隱散發出腐朽沉淪的魔氣。

隨後便見魔龍睜眼,魔氣邪氛瞬間陡增,開始不斷衝擊著玄冰封印,巨大的威壓甚至連溫順的夔牛亦開始驚恐哀鳴,玄冰封印亦開始“噼啪”作響,似乎被禁錮的黑龍就要破封而出。

負責押送的執法弟子眼看情形不妙,忙紛紛祭出匣中仙劍,口誦真言之後,誅魔劍陣便顯形於刑臺,隨後十二人各自將其手中仙劍上彙集靈氣朝陣眼揮去,電光火石中,一道具有雄渾玄黃之氣的劍印便形成,兩股強悍的力量彼此對撞,彼此互不退讓,衝擊的餘威不僅掃落著草木的秋葉,亦不斷揚起風沙。

就在此時。

潛伏一夜的黑衣人從暗中殺出,在為首之人的帶領下,攻向護持在執法弟子周圍的玄宗弟子。

雖然玄宗弟子嚴陣以待,卻不料這區區七八個人實力非是易與之輩,只見七個死士在為首女子的指揮下,面對數倍於己的對手絲毫不慌,憑藉詭異的身法直取那些動彈不得的執法弟子,幸得玄宗弟子人多,死死的將七個死士擋在法陣之外。

身後為首的女子見狀,將手中所持的怪異木杖插入大地,口中唸誦了幾句聽不懂的法訣後,其周身便亮起翠綠色的光暈,顯然是催動了什麼詭異的心法。

果然,頃刻之間,大地便以只見肉眼可見的速度裂開兩條地縫,隨後便有無數條長滿荊棘的藤蔓破土而出,荊棘觸手帶著綠色氣息襲向固守的玄宗眾人,一個不注意被荊棘破開面板,便會劇痛異常,顯然這荊棘的刺是有劇毒。

非但如此,那女子在施法完成後,亦不斷用木杖揮出紫色帶毒的法球,玄宗弟子在近有死士和荊棘緊逼,遠有女子術法轟擊的雙重壓力下,在步步後退的情況下,亦有同門弟子中術倒地。

魔龍眼見玄宗眾人已經逐漸顯露出頹勢,心知轉機已至,開始愈發的瘋狂起來。

“拿命來!”

伴隨魔龍一聲怒喝,只見玄冰結界隨之崩解,腐朽魔氣隨之兇猛湧出,施展玄黃之氣對抗的執法弟子體力漸漸不支,口中隱隱滲出鮮血,卻並未後退半分,依舊堅持。

驀然!

忽聞得雲中有笛音悠悠而起,只見一道超逸絕塵的身影飄然降臨,來人口誦詩號道:

踏破玄山求仙道,

御劍把酒書雄文。

紅塵半步千古嘯,

一片仙心在崑崙。

詩畢劍出!

“上青冥,御九霄,玄天劍印!去!”

只見一柄玄色古劍憑空而現,剎那間化作流星疾落,電光火石間,雲中來人指凝成劍,臨空朝急於解圍的不速之客揮出幾道劍氣。

玄色古劍落地瞬間,便聽聞宛若雷霆的轟然一聲,不速之客未得反應,劍氣又破空而至,煙塵中朝傳出幾聲哀嚎,而後天地寂靜無聲。

待煙塵散去時,七個黑衣死士倒地不起,為首女子半跪在地,其手中木杖已然斷為兩節,而那適才還猖狂魔龍此時全無聲息,那柄玄色古劍正直直的插在其心口。

雲中來人飄然落定,卻是身著一襲白衣的年輕人,其衣袍上的七星圖案表明了他玄宗弟子的身份。

眾人看清來人,只覺胸中頓鬆一口氣,紛紛稽首拜道:“見過劍首!”

沒有了 目錄 +書籤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