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批踢踢>歷史>亂世英雄混世魔王是誰> 第68 章 到達宣武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8 章 到達宣武城

主帥上官飛雲部署完畢各項任務之後,眾人領命而去。

威龍鏢局大堂主南宮虎率領“八虎”精銳戰力,一路“護衛”著主帥上官飛雲和夫人南宮婉兒向著宣武城進發。

在去往宣武城的這一路上,經過民生凋敝得襄璐州,風景秀麗的樊鶯州,繁華富庶的長汕州,在第三天中午終於來到了號稱“東疆明珠”的宣武城。

在北陽帝國的遼闊疆域中,宣武城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東部邊疆,以其無與倫比的繁華與富饒,成為了帝國東部最為耀眼的城市。

作為武寧節度使胡瀾風的總部所在地,宣武城不僅規模宏大,人口稠密,更以它那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旅人與商賈。

宣武城佔地廣闊,約翰雲州三倍之大,城垣堅固,高大巍峨,城牆之上每隔數丈便有一座箭樓,雄偉壯觀。

城門共有四座,分別為東迎暉、西落霞、南集賢、北拱辰,每座城門皆有重兵把守,進出有序,秩序井然。

城內街道寬闊筆直,以中心的太極廣場為軸心,輻射出東西南北四大主街,街道兩旁商鋪林立,錯落有致。

這座北陽帝國的東方瑰寶城市,在城郭規模與佈局上,巧妙融合了古代軍事防禦與日常生活需求,展現了一種獨特的城市規劃智慧。

其規模宏大,佈局嚴謹,既體現了古代城市的雄渾氣勢,又不失細膩的生活情趣。

宣武城城牆高約九丈,厚達五丈,周長達五十餘里,由堅固的青石砌成,歷經風雨而不倒,是城市的第一道防線。

城牆頂部寬可行車馬,每隔百步設有箭樓和哨所,確保了城防的安全。

城牆外側則環繞著寬闊的護城河,河水深邃清澈,與城牆共同構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

每當夜幕降臨,河面上點點漁火與城牆上的燈籠遙相呼應,別有一番風味。

而宣武城的四座主城門——東迎暉、西落霞、南集賢、北拱辰,寓意著城池的四方安寧與繁榮。

每座城門均設有兩重門,內門為厚重的木製大門,外門則是鐵質閘門,雙重保障之下,城門固若金湯。

城門內外,寬敞的官道延伸而出,連線著四通八達的道路網路。這些道路不僅便於城內居民的日常出行,也是商旅運輸的要道,確保了貨物的流通與經濟的繁榮。

城內的街區佈局嚴謹有序,遵循著“井”字形的棋盤格局,主要道路縱橫交錯,將城市劃分為若干個規整的坊區。

每個坊區都有自已的坊牆和坊門,坊內是居民住宅、市場、學府和寺廟等生活設施,形成了自給自足的小坊區。

這種佈局不僅便於城市管理,也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體現了古代城市規劃的科學性與實用性。

宣武城的規劃以一條貫穿南北的中軸線為核心,這條中軸線從南集賢門直通至北拱辰門。

沿途分佈著眾多重要的公共建築和宗教場所,如雅銀宮、太廟、文廟、鼓樓和鐘樓等。

雅銀宮位於中軸線最北端,坐北朝南,是整個城市的權力中心,其壯麗的宮殿群彰顯著武寧節度使的威嚴與輝煌。

文廟與太廟則位於雅銀宮兩側,體現了尊儒重教與祭祀祖先的傳統美德。

在嚴謹的城市佈局中,也不乏自然之趣。城中分佈著數個精緻的園林,如瓊花園、翠微園等,它們或依山傍水,或以人工湖為中心,假山奇石、亭臺樓閣錯落有致,為城市增添了幾分詩情畫意。

水系更是穿城而過,小橋流水人家,不僅美化了環境,還起到了調節氣候、灌溉農田的作用,體現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宣武城的規劃在強調防禦功能的同時,也沒有忽視居民的生活質量。

市場、酒肆、茶館、戲臺等生活娛樂設施遍佈城中,尤其是位於城中心的商業街區,每日人流如織,熱鬧非凡。

此外,城內還設有多個糧倉、水井和消防設施,以應對可能發生的災害,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綜觀宣武城的城郭規模與佈局,它不僅是一座軍事要塞,更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活空間。

在古代城市規劃的智慧下,宣武城實現了軍事防禦與日常生活的完美結合,展現了古人對和諧、秩序的追求。

時至今日,雖然歲月流轉,但宣武城依然以其獨特的魅力,訴說著那段輝煌的歷史,吸引著無數遊客探尋的腳步。

而作為北陽帝國東方的一顆璀璨明珠,不僅以其宏偉的城郭和精妙的佈局著稱,更以其豐富的人口結構和獨特社會風貌聞名遐邇。

這裡,人傑地靈,匯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物,共同編織了一幅生動的社會畫卷。

宣武城的人口總數達到了六百萬之眾,居民群體多元化,既有世代居住於此的本地人,也有因商貿往來、官府任職、學術交流而遷徙至此的外來者。

人口結構均衡,老中青幼各年齡段皆有,呈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

男性居民多從事農業、手工業、商貿及官府工作,女性則在家庭紡織、教育子女以及管理家務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宣武城還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武林中人、匠人藝人,他們的存在極大地豐富了城市的文化底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