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批踢踢>歷史>亂世英雄混世魔王線上觀看> 第55章 整編與擴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5章 整編與擴軍

在會議的首個議題中,上官飛雲提出了一項重大的規劃。

即在義軍原有的八萬兵力基礎上,透過整合象州、瑞慶州、翰雲州三州之地的所有資源,

實現兵力的大幅擴增,擴軍目標直指十六萬大軍,其中八萬為精銳騎兵,另一半為堅不可摧的重甲步兵。

這項舉措不僅是對軍事實力的直接提升,更是對後勤保障、裝備補給、訓練設施以及兵源動員能力的全面考驗。

首先,針對資源的整合,上官飛雲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

他強調,要充分利用三州的豐富自然資源,如象州的糧食產地和瑞慶州豐富的礦產資源,確保武器製造和糧食供應。

而翰雲州繁華富庶,商賈雲集,資源豐富,財賦稅收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

同時,要建立統一的物資調配體系,確保資源能夠迅速集中到最需要的地方。

此外,還須建立多條隱蔽的補給線路,以防敵方破壞,以備不時之需。

在擴編部隊方面,上官飛雲提出了“質量並重”的原則。

一方面,透過徵召和選拔的方式增加兵員,特別是那些有戰鬥經驗的農民和獵戶,他們在地方上的影響力能為義軍帶來更多的支援。

另一方面,對於翰雲州投誠的五萬官軍實施整編,強化部隊樹立紀律觀念和軍法約束,同時進行強化訓練,以提高部隊整體的實戰能力。

而對於所招募的新兵進行嚴格訓練,確保每一位士兵都能在戰場上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

同時,設立騎兵與步兵的專項訓練營,強化各自兵種的戰術配合與實戰演練。

會議的第二個議題是設立文賢院和尚武院,以此為平臺廣攬天下文武英才。

這一舉措不僅旨在構建一支強大的軍隊,也意味著要打造一個高效運作的行政管理團隊,確保後方的穩定與前線的供給。

文賢院的建立,標誌著義軍對於文治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它不僅是一個學術研究的殿堂,更是一個培育和選拔優秀文官的搖籃。

文賢院內設立圖書館、講堂、辯論室,邀請三地知名學者講學,

傳授儒家經典、律法、經濟、外交等知識,以期培養出既有深厚文化底蘊,又具備實際政務處理能力的官員。

文科選拔考試分為初試、複試與面試三個階段。

初試考察儒家經典、策論寫作,旨在檢驗考生的基礎文化素養與文字表達能力。

複試則偏重於實際問題解決,如模擬處理地方事務、撰寫政論文章等,以此評估考生的行政管理和政策制定能力。

面試階段,則由文賢院的資深學者及軍師賀景天親自考核,側重於考生的道德品行、應變能力和領導潛質。

尚武院則是義軍軍事人才培養的核心機構,它不僅負責武將的日常訓練,更承擔著武科選拔考試的重任。

尚武院內設有各類軍事課程,從兵法研習到實戰演練,從單兵技巧到大型戰役模擬,無所不包。

學院還特別注重對學員心理素質、戰略眼光和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

武科選拔考試同樣分為三個環節:體能測試、戰術策略分析及實戰演練。

體能測試包括耐力跑、格鬥技能、騎射等專案,旨在篩選出身體素質優異的候選人。

戰術策略分析則透過沙盤推演、案例分析等方式,考察考生的軍事智慧和戰略思維。

最後的實戰演練,考生需在模擬戰場環境中展現指揮才能和實戰反應,這不僅是對個人能力的極限挑戰,也是對團隊協作精神的考驗。

透過這兩項重大議題的深入探討與規劃,上官飛雲的意圖十分明確:不僅要打造一支能征善戰的強大軍隊。

更要建立一個文治武功並重的治理體系,確保戰時的勝利能夠轉化為和平時期的繁榮。

這不僅是對現有格局的一次大膽突破,更是對未來治國理政的積極探索。

隨著文賢院和尚武院的成立,以及大規模擴編計劃的啟動,三州之地正孕育著一股新的變革力量,預示著一個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義軍主帥上官飛雲在軍事會議中提出了極其重要的戰略構想——“政治與軍事並重、內線與外線並舉、進攻與防禦相合、戰略與戰術融合”。

簡明扼要的二十八字戰略方針,確立了義軍透過武裝鬥爭、奪取北陽帝國政權的指導方略。

在上官飛雲的戰略藍圖中,“政治與軍事並重”這一構想佔據了至關重要的位置。

它不僅僅是一種戰略構思,更是一種深刻理解歷史時代背景與建立統一戰線的智慧結晶。

上官飛雲深知,在亂世中,單純的軍事征服無法帶來真正的和平與穩定,必須在軍事行動的同時,強化政治工作,贏得民心,奠定勝利的基石。

首先,上官飛雲認識到,戰爭的最終目的並非僅僅是疆域的擴張或權力的爭奪,而是為了廣大民眾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

因此,他將政治工作視為與軍事同等重要的戰場,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提升民眾福祉、增強民眾認同感的政策。

這些政策包括但不限於土地改革、稅收減免、教育普及等,旨在從根本上解決底層民眾的生存和發展問題,消除社會矛盾,凝聚人心。

上官飛雲深知,要實現“政治與軍事並重”,必須先從思想上喚醒民眾。

他組織了一支由文人雅士、民間藝人和有志青年組成的宣傳隊。

深入鄉村、城鎮,採用民眾易於接受的形式——如講故事、唱民謠、演戲劇等,來傳播起義軍的理念與願景。

宣傳內容不僅涉及反抗暴政的正當性,更著重於描繪一個沒有壓迫、人人平等的新世界圖景,激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參與武裝革命的熱情。

為了鞏固軍事成果,上官飛雲還提出致力於建立一套有效的行政管理體系。

在佔領地區,要推動建立臨時政府,提拔當地德才兼備的新人擔任地方官,負責日常管理和司法事務,確保秩序的平穩過渡。

同時,他強調政府的透明度和廉潔性,嚴禁貪汙腐敗,以此來贏得了民眾的信任和支援。

這種從上至下的政治治理結構,為前線的軍事行動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在內部治理方面,上官飛雲倡導民主與協商的機制,定期召開政治會議,邀請各階層代表參與決策過程。

這種開放式的決策模式,不僅增強了隊伍的凝聚力,也吸引了更多有識之士加入義軍,為起義軍帶來了豐富的智識資源和多元的視角。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