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批踢踢>歷史>古今十大論戰> 解析幾何與笛卡爾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解析幾何與笛卡爾

法國哲學家與數學家勒內·笛卡爾,這位才華橫溢的學者,經過數十年的潛心鑽研,終於將他的研究成果整理成冊。1637年6月,他的傑作《方法論》得以問世,這一出版不僅讓他聲名遠播,更在學術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現代歷史學家對他的《方法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這部著作是多個學科領域的里程碑之作,其影響力深遠而廣泛。

《方法論》不僅涵蓋了哲學與科學史的豐富內容,更在數學思想方面展現出了笛卡爾的卓越才華。這部著作的翻譯工作也備受矚目,尤其是數學部分的精準翻譯,更是讓人們對笛卡爾的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戴維·E·史密斯與瑪西婭·L·拉瑟姆,這兩位傑出的學者,在翻譯過程中深感其數學部分的精妙之處,甚至將其與牛頓的《原理》相提並論,認為這部作品為17世紀數學的偉大復興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正是由於《方法論》的卓越成就,人們普遍將統一代數和幾何,甚至是創立解析幾何的榮譽歸於笛卡爾。他的名字更是與笛卡爾座標系緊密相連,成為數學領域的一個重要符號。這部作品不僅讓我們記住了笛卡爾的名字,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在數學領域的卓越貢獻。

然而,當人們翻開這部著作時,或許會期待其中充滿了精確、明晰的數學討論。但事實上,這部作品卻帶有著一種獨特的魅力。它不僅僅是一部數學著作,更是一部融合了古希臘悲劇與現代間諜小說元素的懸疑之作。在這部作品中,天主教會、同時代的頂尖數學家、個性鮮明的笛卡兒以及他的主要對手皮埃爾·德·費馬等角色紛紛登場,共同演繹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科學爭論。

這場爭論持續了很長時間,最終誕生了勝負明顯的勝利者和失敗者。然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勝利者在這場爭論中並未獲得多少實質性的利益,而失敗者卻因此激發出了更大的創造力,提出了科學上一個重要的原理,為微積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數學史家邁克爾·肖恩·馬霍尼曾對這場爭論作出過評價:“歷史上很少有科學爭論能像這場爭論一樣,如此深刻地揭示出參與者的複雜個性,也很少有科學爭論能如此鮮明地展現出個人因素對理性論述的影響。”這樣的評價無疑是對這場爭論的極高讚譽,也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瞭解了笛卡爾和他的時代。

笛卡爾生於1596年,在17世紀初期開始接受教育。那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伽利略、開普勒、哈維、吉爾伯特、弗朗西斯·培根、莎士比亞和蒙田等偉大人物都活躍在那個時期。這個時代不僅是理性時代的開端,也孕育了牛頓、萊布尼茲、彌爾頓和莫里哀等傑出的偉人。然而,儘管這個時代充滿了創新與變革的氣息,但標準的教育體系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建立在古典課程的基礎上。

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笛卡爾也接受了古典課程的訓練。他在學校裡最初的五年幾乎全部投入到拉丁語、希臘語和古典文學的學習中。10歲那年,他進入了極具聲望且紀律嚴明的耶穌會學校拉弗萊齊就讀。在那裡,他度過了八年時光,主修的課程中包括了許多亞里士多德的理論成果,但這些成果主要是從耶穌會神父們的觀點出發進行轉述的。透過閱讀和學習這些二手材料,笛卡兒逐漸打下了他最初的哲學基礎。

雖然笛卡爾在學校中表現出色,但他在18歲離開拉弗萊齊學校時,卻帶著一種“發現我在每一個方面都很無知”的情緒。他對當時的哲學教育充滿了輕蔑,認為它過於陳舊和僵化,無法滿足他對真理的追求。這種情緒也反映在他後來的著作《方法論》中,他寫道:“哲學提供了在各種情況下談論真理面貌的方法,它需要我們努力追求把問題簡單化。”

1616年,笛卡爾在普瓦捷大學獲得了法律學位。然而,他對這所大學的關注並不多,因為他的心思已經完全沉浸在哲學和數學的研究中。他渴望透過自已的探索,揭示出這個世界的真相,為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自已的力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