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批踢踢>歷史>古今十大論戰> 抨擊與回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抨擊與回應

在這一年的年底,笛卡爾的生活彷彿被一場無形的風暴席捲,他深陷於應對各種瑣事的泥沼之中。他的神經緊繃,甚至開始疑神疑鬼,擔心有人正密謀聯手對他發起攻擊,企圖摧毀他辛苦創作的成果。他的疑懼之情如此強烈,以至於他忍不住向友人梅森寫信傾訴,提及了諸如帕斯卡和羅貝瓦爾等幾位他認為的潛在對手。

“我懇請你多加留意,”他在信中寫道,“看看他們是否還在使用‘E jusques a’這樣的措辭,而不是改用‘B pris en’。這看似微小的詞彙替換,實則是他們在書信中提及我時的一種手段,意在歪曲我所說之物的真正含義。”這樣的細緻入微的觀察與解讀,顯示出笛卡爾內心的焦慮與不安。

然而,更令人不安的是費馬的回應。費馬的言辭似乎帶有某種挑釁的意味,這對於素來不善接受批評的笛卡爾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畢生傾注心血的工作,如今卻遭到了他人的質疑和批評,這對於他的精神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打擊。

馬霍尼在其著作中曾這樣描述笛卡爾的處境:“他竭盡所能地使自已在《折射光學》和《幾何》中運用的數學知識避免引起他人的嫉妒,因為這些數學新方法正是《方法論》中意義更為深遠的哲學方法的基石。任何對這些方法的攻擊、修正或質疑其完整性,都將對笛卡爾的整個哲學體系構成威脅;而任何聲稱獨立或早於他得出類似結論的言論,都將對笛卡爾成果的獨特性造成質疑。”然而,就在這一年的年底,費馬卻偏偏選擇了這樣的做法。

在笛卡爾看來,這些異議似乎都源自他那位可惡的對手讓·貝格蘭的門徒。這使得他更加堅定了反擊的決心。作為一個在任何場合都樂於爭辯的人,他無法容忍這種被誤解和質疑的局面。

於是,笛卡爾開始仔細審視費馬的論述。1638年,他發起了反擊。他的心中有一個明確的計劃——那就是要破壞費馬的名聲,或者至少要對費馬的批評做出有力的回應。他針對費馬的數學理論提出了一些異議,尤其是在費馬如何找到擺線的切線這一問題上。此外,在一封給梅森的信中,他毫不留情地指責費馬既缺乏作為數學家的嚴謹,也缺乏作為思想家的深度。他直言不諱地表示,費馬的方法存在缺陷,因此其價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他甚至進一步暗示,費馬的許多成就都應該歸功於他自已。

然而,這樣的指責似乎並不公平。儘管費馬的解析幾何在1625年左右才最終完善,但他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在解析幾何的多個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而且,到1635年,費馬已經將他的方法應用於解決軌跡問題,這也是他和笛卡爾在這個領域的共同出發點。據人們普遍認為,在那個時期,費馬對笛卡爾的成果一無所知。

在這場糾紛中,羅貝瓦爾和帕斯卡站在了費馬的一邊,而克勞德·邁多治和吉拉德·德扎格則支援笛卡爾。這樣的陣營劃分使得這場學術之爭愈發激烈。

雖然如今費馬被譽為他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但他在論文中常常忽略一些細節,這使得笛卡爾有了可乘之機。事實上,費馬的一些同行在早些時候就曾因他看似傲慢的態度而感到憤怒。例如,他會宣稱自已已經解決了某個問題,從而忽視他人的質疑,但又不願提供詳細的解答過程。他真的解決了這些問題嗎?這至今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就像費馬在一本書的空白處所寫的那樣,他聲稱已經解決了那個無比複雜的問題,但又說沒有地方寫下解題過程。直到差不多300年後的今天,才有人宣稱能夠給出這個問題的完整證明。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學術紛爭中,笛卡爾和費馬各自堅守著自已的立場和觀點,不肯輕易妥協。他們的爭執不僅涉及到數學領域的具體問題,更關乎到他們各自在學術界的地位和聲譽。這場紛爭不僅考驗著他們的智慧和才華,也考驗著他們的耐心和毅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場紛爭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然而,它所留下的影響卻深遠而持久。它不僅促進了數學領域的發展和創新,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教訓:在追求知識和真理的道路上,我們應該保持謙遜和開放的態度,尊重他人的觀點和貢獻,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