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批踢踢>歷史>古今十大論戰> 最速降線問題(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最速降線問題(2)

萊比錫大學的數學教授魯迪格·希勒(Rudiger Thiele)說,兩位數學家的父親的消極態度對兄弟兩人的個性產生了不良的影響。然而,希勒教授認為作為小弟弟的約翰受害尤其深重。

隨著年歲漸長,約翰養成了極度自負的性格,以此彌補他早年所受到的傷害。他竭盡所能去爭取名譽,但他總是發現自已活在哥哥的影子中。於是,他嘗試著誇大自已的重要性。

希勒教授甚至認為,約翰的性格問題事實上讓他難以正常評價他自已的數學成就。說到這兩兄弟所取得的廣泛成就,榮譽應該歸誰,希勒指出,在他們相互交往的早期,兄弟倆親密合作,所以有時很難區分出他們各自的貢獻。我前面提到的懸鏈線和風帆線的解決,可以用這個解釋來說明。《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聲稱約翰的數學貢獻在數量上超過了他哥哥的貢獻,希勒認為約翰說了太多假話(Unwahrheiten),以至於確實是他自已該得的名望別人都不承認了。

但他樂此不疲。1701年,約翰寫信給他的父親:“我從來沒有收到過父親的信,這件事說明你更喜歡哥哥們,而對我沒有感情。我真的不值得像我的兄長們那樣被關心麼?……如果你能告訴我他們是怎麼從你那裡贏得這種信任和感情的——這是你沒有給我的,我將非常感激。因為我的父親不允許我過自已想過的生活,我已經將自已置於神的引導下。所以,請你不要來巴塞爾帶走我的名譽,並說你與之毫無關係。”

雅各布也一樣對他們的父親強烈不滿。他按照自已的座右銘行事,這個座右銘翻譯過來是這樣子:“我違背了父親的意願,但我功成名就。”

無論如何,在17世紀90年代初,約翰已經真正成為一名數學家。他的名聲和實際成就的不斷增長,對於需要名望的雅各布來說,已經成為一個實在的威脅。這就埋下了激烈衝突的種子。希勒及其他人認為,隨著衝突的升級,約翰往往是事端挑起者。但這種感覺並不總是可靠。數學史家J·E·霍夫曼(J. E. Hofmann)聲稱雅各布“任性、頑固、好鬥、報復心強、自卑心重,但對自已的能力深信不疑。如此性情的他毫無疑問會與自已個性相似的弟弟約翰發生衝突。”

正是在這個時期(17世紀90年代初),約翰和洛必達有了交往。1691年,約翰在巴黎。在這裡他作為一個新數學的從業者,備受尊敬。很快就發現了新數學的重要性和價值的洛必達,聘請約翰做他的私人導師。洛必達家境殷實,給約翰的報酬頗豐。即使約翰回到巴塞爾後,還透過信件繼續他們的課程。這些用書面講授的課程為第一本微分教科書——洛必達的《無窮小分析》——提供了主要內容。此書也為洛必達在數學領域取得受人尊敬的名聲打下了基礎。

雖然雅各布為約翰的自誇而感到傷心,但兩兄弟繼續開拓他們的數學事業,同時,他們也與同時代的其他數學家保持交流。他們還繼續鑽研新數學,並運用於一系列問題中。比如,1694年雅各布對一種迷人的8字形曲線提出了自已的分析。現在的數學課上常會看到這種曲線,通常人們稱它為伯努利雙紐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