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批踢踢>歷史>華夏鼎世> 第九十二章 霸逍遙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二章 霸逍遙津

建安之年很長,長到連劉協本人都不確定自己到底是何年了。在曹擦當上了魏王,自己的正妻皇后伏壽去赴死的時候,劉協才反應過來,這建安年號,已經有了至少二十年。但劉協不想變,也沒資格變,如今的劉協,只能蜷縮在洛陽城裡,換上一身便服,聽著那些道聽途說的事情,其中那差點打過長江的那一次,劉協是認真了!

就在幾年前,曹操還沒有成為魏王的時候,涼州和漢中之地,才是曹操需要考慮的。

從赤壁之戰後,謀劃了幾年的曹操,最終還是接著馬騰之死,直奔西涼而去。雖說是把馬超打跑了,贏得了整個涼州,但南邊的漢中,還是在張魯的手上。

那時候曹操只覺得後背發涼,聽聞自己出徵後,天子劉協竟然帶著兩個女人去了如今還是破敗的洛陽。曹操知道,這兩個女人一個是自己的女兒曹節,另一個必然是伏壽了。

伏壽還活著的事情,是曹操默許的。但也是短暫的默許,不是永久性的默許。在曹操看來,伏壽是能夠按住劉協生活的人,只要伏壽孩子啊,劉協的手段就是小伎倆,不可能對於自己有什麼麻煩。

只是...曹操也不知道,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已經疑心重到了這個份上了。曹操覺得,這個劉協竟然敢去洛陽,那麼心態自然就與曾經不同,一旦洛陽城裡還存有那忠心不二的人,劉協大手一揮,豈不麻煩?

但曹操就是曹操,不管多麼兇險,都能夠短暫的極度清醒。而就是這短暫的極度清醒,讓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得以安全的回道北方,也讓此時此刻的曹操,終於知道了自己這次的西征,要怎麼做了。

一封書信從軍營裡傳了出來,喜歡研究曹操的楊修,在此事情上也沒有猜出曹操的用意,誤以為這是曹操一封書信傳到了許都裡,讓曹操的人對劉協做出一些行動來。或是直接傳到洛陽那邊,畢竟洛陽也是曹操的地盤了。

曹操聽著楊修的說辭,第一次的感覺到,這樣修當真不如郭嘉,只知道按照往常的思緒和理解來上思考問題,根本就不考慮,自己到底是什麼想的。

“你說得對,下去吧。”曹操擺擺手,讓楊修退下去,這一次的實驗,楊修是全敗了。

楊修走出了曹操的大營後,滿腦子都在思考著自己到底錯在哪裡的事情,而後想來想去,還是想到了一些可以研究的地方。

曹操的軍營,是外營內營加中營,算是三個營,外營是寬闊地或是山林,這裡不但埋伏著手持弓弩,背上有刀劍的將士,還有讓曹操引以為傲,多放兵種聚集而來的騎兵。如果是平原,這源源不斷的騎兵,基本上可以把整個大軍營給包圍起來,任誰都知道,怕是十萬雄兵都無法近身。但若是山林,那麼這些躲藏在暗處的弓弩手,其實是更加有用的。

之後的內營,便是以重步兵和輕步兵和長弓兵為首的正常兵士了,以重步兵在關鍵地方守衛,輕步兵成群結隊,不間斷的巡邏著。而後的長弓兵,是一旦遇到突發狀況,可以及時補救外營和中營的存在。

在裡面,便是曹操所在的中營了。這裡的將軍並不多,因為都在外營和內營守衛著屬於自己的地方。曹操認為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麼各掃門前雪也就是對的,這個軍營都是分割槽域管理,哪怕是幾塊石頭,都恨不得刻上相關人員的姓名,所以曹操不認為哪個地方出了事,找不到人來擔責任。

楊修走後,變沿途要去找人了,但至於找誰,楊修也不確定。自己政界最熟悉的當下就是司馬懿,但司馬懿此時此刻給楊修的感覺,就是一個低調到極點的冷酷之人,根本無法近身。曹操的親信都在中營,自己剛從那裡出來,再回去也說不過去,況且曹操的親信,也沒有人會跟自己說什麼。

想來想去,楊修還是把眼睛盯上了軍方之人。楊修覺得,自己和張遼的關係不錯,可一個勁的打聽才知道,張遼這次,壓根就沒有跟著曹操來。

那時候的西涼之戰還沒開始,曹操只是對張魯試探性的動手,所以張遼所率領的騎兵軍團,是沒什麼大用場的。騎兵軍團的補給太重要,很難像步兵一樣,走到哪裡吃到哪裡,一頓不好人可以拉個肚子,但馬兒就算是徹底的殘了。

“先生這個時候了不去吃飯,跑到這裡做什麼?”算是此世代戰將的分水嶺徐晃,此時正要去吃飯,正好看著楊修在自己地界周邊來回走動,便上前來問問。

“徐晃將軍啊,這走著走著,就走到將軍的地盤上了。”楊修也覺得尷尬,徐晃身為張遼的副手,也帶了一小部分的騎兵來,所以楊修是走著走著,就到了外營了。

“那就是咱和將軍有緣了,來來來將軍,既然來了就好好吃點,咱們騎兵軍團的馬吃得好,人自然吃的也好。”徐晃也想和謀士們走動走動,便拉著楊修入了營帳,楊修也本著在軍方多個朋友的意思,二話沒說就跟著徐晃走了。

楊修是第一次來到這騎兵軍團的腹地,原本以為這裡應該極其廣闊,可發現這裡竟然比步兵在的地方還要小一些,這讓楊修很是不解。於是在營帳裡喝酒吃肉的時候,楊修就問了:“將軍,按照君令,騎兵要一日五騎,那麼這個時候還不動身,來得及嗎?”

楊修說說的一日五騎,就是一天十二個時辰,要分成五次巡邏,楊修看到一撥人回來了,而吃飯到了一定程度,也不見另一波人走。

這就是隔行如隔山了,楊修是按照外營的大小,以及時間來區分的,所以才會覺得,這一波人回來,另一撥人就應該立馬出發,這樣才能無縫連結,防止敵人在關鍵時候,突然對自己動手。

“先生說的有道理,剛開始咱也是這麼想的,只是文遠說這樣不對,才改成這樣的。”徐晃提起張遼來,也多了幾分敬佩,楊修看在眼裡,趁此機會多喝了幾杯酒之後,就開始從徐晃的嘴裡,打聽張遼這個人了。

張遼在曹操陣營裡很是特別,雖說曹操陣營裡,降將特別多,但出了張遼之外,基本上都在邊緣化等著。那赤壁之戰的鐵索戰艦上,死的大多數也是那些歸降之人。

而張遼,這個曾經是雁門關守將的漢臣,後來跟著董卓和呂布,要說沒有做過殺人放火的事情,那可是誰都不信人了。另外之言,這張遼還是在呂布的徐州之戰上,沒怎麼盡力,還帶著軍團來投降的人,按理說是不應該有什麼重用的。可偏偏就是這個時候,曹操力排眾議,把張遼直接當成了自己人不說,還儘可能給張遼有無限的功績,甚至把這在北方最重要的騎兵軍團,都交給了張遼。

很多人不解,徐晃也是一樣,只是跟著張遼的時間長了一些,多少有一些不同的理解。

楊修從徐晃的嘴裡,得知了這當初橫行天下的陷陣營,在高順死前是交給了張遼,加上西涼鐵騎中的一部分,這就是如今曹操的騎兵軍團,最為核心的骨幹。

起初這陷陣營的人,是不怎麼會騎馬的,可憑藉著一股子勁頭,愣是騎上了馬,也比之其他人要強悍。後來虎豹營城裡後的虎,說的就是陷陣營的人。另外以速度著稱的豹,自然就是西涼鐵騎了。

而這些人跟著曹操,直接就讓曹操如同當年收復青州兵一樣,瞬間的有了騎兵軍團。那時候曹操還要和袁紹一決雌雄,張遼的投降,恰是好時候,這樣之後的陸續有人投降,還是帶著兵馬而來,便是證明了。

楊修聽著徐晃的說辭,很快的就明白了徐晃的意思,這張遼是趁著好時候,趁著好時機,自己也有能力,讓曹操放心,所以從投降那日開始,便平步青雲,如今在曹營中,也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了。

突然,楊修算是頓悟了一樣,明白了那封書信的方向,那封書信的接收人,到底是誰了。

離開了軍營的楊修,望著書信的方向,明確的知道這封書信在傳給張遼之前,一定是張遼所在的地方,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而後楊修再經過一番打聽,聽到了張遼在部隊出發前,前往了合肥駐紮的時候,眼睛就望向了長江以南的方向,瞬間的確定,一定是東吳之地,有了什麼變動。

不是曹操未卜先知,是曹操確定了赤壁之戰後,東吳的孫權一定會有所行動。加之交州之地已然成了定局,難道還能繼續往南出發,把南邊的海洋裡,再探索一番?

所以曹操確定了,在幾年之內,孫權必然會動用整個南方勢力,對自己進行一次試探性的進攻,從哪裡走都可能,甚至從荊州之地都有可能。

於是這些年的佈局,曹操對於北方是抵抗,對東邊是放縱,對西邊是打擊,對南邊則是提防。

提防來提防去,終於在曹操入侵漢中的時候,明確的知道了孫權的意圖,所以才會派張遼而去,打算在這個時候,給孫權一個響噹噹的耳光。

張遼是密令而來,周邊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所以當到了合肥的時候,基本上沒多少兵力在,守將李典樂進也是一頭霧水,看著張遼手上的密令,莫名其妙的就把最高的統治權,交給了張遼。

合肥之地,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的九江太守盧植,曾經不止一次的帶著學生劉備和公孫瓚,來到了當年還算是安定的合肥,給兩個學生介紹著諸多的事情。

而合肥是難得的南北都好攻擊,南北都好防守的地方,只要是誰佔據著這裡,都將成為一個導火索,到頭來就是混戰,誰也不讓的混戰。

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知道合肥是個必須啃下的骨頭,但並未立馬進攻,畢竟周瑜戰死,交州才剛剛到手上,一旦拿了下來,就立馬要和那北方的驕兵悍將對決了。

孫權準備了好幾年,在曹操西征張魯的時候,故意在揚州鬧出了點事情,讓自己在鄴城的兵馬,盡數的往揚州的山越之地而去,給了長江以北之人一個感覺,那便是孫權要趁著這個機會,好好的把長江以南的地方,給好好的對戰一番了。

所以張遼在接到密令,要嚴防合肥的時候,張遼起初是不懂的。直到來到了合肥後,李典和樂進給張遼的訴說,讓張遼知道自己幸虧是來的迅速。

“照這麼說,那孫權打山越,就是個幌子了?”張遼此刻已經知道,就在孫權派兵去大山越時候,全國的步兵人馬,正在暗中源源不斷的往北邊走,現在聚集的人馬,差不多都快十萬人了。

“差不多,將軍勞累,這幾日先好好休息吧。”李典和樂進都是很早跟著曹操的人,對曹操的瞭解甚至研究,不比楊修少多少。所以二人都知道,張遼一來,就等於要在合肥這個地方來一場決戰,而己方就三個戰將,到底能不能抵得住孫權的戰爭,那就要看老天爺,最終向著誰了。

幾十萬人的大仗,張遼等人都見過,但孫權聚集的十萬人,乃是江東的精銳,這次肯定是蓄謀已久,張遼不敢怠慢,寫下了一封書信後,便開始對合肥的城防進行整頓了。

按理說這書信到漢中,得有半個月的時間,就算是要快,也得十日有餘。可在書信傳過去三日後,便有一封書信回來,張遼開啟一看便知道,這一定是曹操未卜先知,提前來的書信。

張遼把這個訊息告訴了李典樂進,三人在軍營裡你一句我一句的,都知道這是曹操在用三名戰將,來換一個孫權。

“將軍,打得過嗎?”現在合肥的守衛兵,滿打滿算也不過萬人,十萬東吳精銳而來,還是孫權親自帶兵,至少李典和樂進,是有些發憷的。

“既然來了,就不要怕,東吳之人不善步戰,就放他過來又如何?”張遼在二人的帶領下,數了一下當下這軍營裡可用的騎兵,也不過千人,但在張遼的眼裡,已經足夠了。

張遼是這麼想的,騎兵的衝鋒,不可能是朝著人多的地方衝鋒,因為只要先頭的幾個人被拉下了馬,整體的速度也就慢了下來,如果東吳軍中,有重步兵存在,人數一多哪怕是萬人,都不可能讓己方佔據一點便宜。

張遼想的沒錯,當年在武帝世代,衛青和霍去病聯手,和匈奴人打的那場要命的漠北死戰,便是最為準確的戰法。漢軍以重步兵,步步為營,專挑對方重騎兵而打,而且要用自己的身體,更要用對方重騎兵的身體,反正主要是把重騎兵的速度給降下來,那麼就等於勝利了一半。

眼下沒有幾個重騎兵,張遼乾脆就把所有的騎兵都換成了輕騎兵,弓箭一概不用,只是長槍長矛。

李典和樂進也是戰將,思來想去也覺得這是張遼的一意孤行,因為這種打法的目的就是一個——擒賊先擒王!

那麼對方的主帥既然是孫權,就等於說張遼這是要用僅有的騎兵來做敢死隊,是有去無回的。

“將軍,這等戰法如同自殺,哪怕是以一敵十,也不行啊。”這次的數量差距太大,騎兵才一千人不到,對方十萬精銳,就算是以一換十,也不過是換了對方一萬人。

“二位將軍,那就不要以一換十,要以一換百。”張遼說以一換百,無非就是一個人殺對方一百個人,哪怕是呂布再世,也不可能在十萬人的混戰中,一個人殺一百個人。

李典和樂進想來想去,還是覺得要有支援,也就是說要在周邊進行拉攏,哪怕是幾萬人也好,這樣防守個合肥,也會容易一些。但張遼直接就否定了這樣的事情,還跟李典和樂進說,要把心思用在戰場上。

二人憤憤而走,連張遼都懶得搭理了。二人故意把話傳出去,說你張遼既然是騎兵的將領,那麼這不到千人的騎兵,就給你張遼一個人了。而這接近上萬的步兵,用來守城。

張遼派人回覆,說這可以,自己本就是要當這個騎兵的衝鋒隊長,如今有了這個機會,正合意呢。

大戰在即,孫權的十萬將士,正一步一步的渡船而來,直奔合肥。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孫權就是想趁著曹操不在,一股腦的而來,徹底的在北方有所佔據點。

前方報信而來的斥候,也無法確定對方到底多少人,李典和樂進雖然還是要打防守戰,但也是擔憂這個從未有過錯的張遼。

“二位將軍,此戰不可打防守戰,要想清楚,是咱們戰死於合肥重要,還是主公拿下漢中重要?”張遼的一句話,就讓李典和樂進知道,這次三人要扮演的,其實就是死人。

“二位將軍,但辦法確實還有一個,但也只有一個,那便是奮力而戰,只需要把孫權擒住,豈不是有機會了?”張遼的意思再明顯不過,要擒住孫權。

“將軍,雖說您是勇猛無敵,但孫權的身邊除了一個周泰外,還有一個甘興霸啊。那個人的戰力...將軍咱明說,您是打不過的。”李典不怕死,就怕莫名其妙的死。

單輪武藝,張遼確實打不過甘興霸,但張遼知道,戰場上一旦玩起命令,就算是呂布都要擺在李傕和郭汜的手上,這甘寧就算是厲害,也不可能厲害過呂布的。

“所以這次,不僅僅是我張遼要玩命,跟隨我的幾百騎兵也是一樣,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張遼放下這句話後,就帶著人馬而走了。

最後算來選取,除了一些受傷嚴重的騎兵不讓其來外,還有八百騎兵可用。張遼起初沒有告訴這些人自己要去,在得到了這些人說,要完全的有所戰意,勢必活捉孫權後,張遼才告訴了眾人,此次突擊隊的隊長,變是自己。

雙重加註,讓張遼所率領的這批騎兵,徹底的有了戰意。張遼不要打防守戰,所以帶著兵馬一路而來,在逍遙津這個渡口之地,找到了一絲希望。

在張遼看來,孫權雖然厲害,也有那草船借箭的勇氣,可到了這個歲數才第一次領兵作戰,其實就等同小白鼠一個。

“如果這次是小霸王孫策帶著十萬兵馬來,可就麻煩了。”張遼說了這句說辭後,便騎馬而衝殺了出去。別說敵方將士了,連己方將士都沒有確定。

逍遙津這個渡口,很難容下十萬人之多。但孫權就是讓十萬人聚集於此,想要慢慢的,一步一步的朝著合肥而去,至少在到了合肥城下的時候,城裡的將士們,得被嚇死幾個才好。

按照孫權的理解,自己都這麼做了,就必然讓對方沒有進攻的路,畢竟最外圍的重步兵,也不會把地方放進來。

但孫權漏了一點,敵人不會被放進來,只有打進來,張遼一個人騎馬而來,是非常容易找到那最為弱點的地方,身後緊跟而上的幾百名騎兵,陸陸續續的衝鋒而來,讓剛剛把張遼包圍的重步兵,由於身後空著,成了騎兵馬下的冤魂。

張遼要的就是一個亂,外圍的重步兵一亂,塵土飛揚間,根本就沒有誰能夠知道,下一步死的是誰了。哪怕是甘寧和周泰這樣的人,也不過是任人宰割的牲口而已。

衝鋒之下,八百名將士在確定攻入內營後,紛紛下馬,讓馬兒到處亂躥,讓孫權的部隊,根本就沒有辦法有所防備。而張遼更是一個人手持長槍,竟然衝殺到了孫權的身邊了。

“吳侯,別來無恙啊。”渾身是血的張遼,此時已經成了一個殺神,一槍刺死了孫權的護衛陳武將軍:“逍遙津這個地方,就是你孫權的墳地了。”

“上山,上山。”隨著孫權的一生上山,也預示著逍遙津的戰役,乃是讓張遼威震東吳的戰役......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