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批踢踢>其它>桑海蒼崖之劍牒> 第1章 緣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章 緣起

萬物始於混沌,混沌乃清濁之氣也,歷一萬八千年生盤古,盤古生而清濁分,清氣上浮為天,濁氣下沉為地,盤古居其間,始有天下。

天生道,道分陰陽;日屬陽、月屬陽,陽為明,始有光、陰為玄,始有暗;始有晝夜。

再歷一萬八千年,盤古死,萬物生;盤古去,靈散天地,萬物始有靈焉。

又歷一萬八千年,萬靈生慧;慧通天地,應劫飛昇,始有神魔。

盤古去之久矣,天地無以為尊,道分四境三天;四境者,苦、集、滅、道也;三天者,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也;天地始有秩序。

又歷一萬八千年,華胥生伏羲、女媧;伏羲仁德,道封天帝;女媧襲君位,謂媧皇,後受天命重塑人形,功成而受封為地母,自此人不再為獸形。

天庭既立,大分神位。

金烏氏帝俊,守日月之時也,受封於東海,居蓬萊;玄豹氏緱回,守長生之道也,受封於西海,居崑崙。

彼時神魔分散天地,久生爭鬥,火靈之神祝融氏、水靈之神共工氏,相爭一方神位;祝融心性暴烈、水神心性無常,皆為天帝所不喜。

兩軍約戰不周山下,然則祝融久歷征戰,故而深諳韜略,於半路設伏;共工不敵,自撞不周山而亡。

只是這不周山乃盤古所立之天柱,不周山既斷,天河倒傾倒還於凡間,洪水氾濫於大地各處;天界亦危如累卵,諸天破碎崩塌在即。

媧皇受命於天,歷百年方成補天之功,終位列眾神之上。

然則天界雖得安定,凡間則水禍未去,大地被淹沒大半,天下生靈折損無數,就連未得道之神亦難逃厄運。

如此又歷千年,人間帝王少典氏於姬水生子軒轅,又於姜水生子神農,少典逝時封天下於二子。

軒轅氏以水德旺,故稱黃帝;神農氏以火德旺,故稱炎帝。

少典之後,天下雙分;然二帝皆有統一之志,故各聚部眾,會戰於板泉。

彼時地有大水,而黃深諳水戰,板泉野,水澤之地也;炎不習水戰,岸處紮營,黃以舟筏襲之,炎不敵,失國為相。

九黎部眾蚩尤氏,乃蠻王也,臣於炎帝,炎帝以為援軍,然則戰時來遲,炎帝已敗;蚩尤不思己過,反怨炎之無能也;且素來與黃帝不和,故而反叛。

蚩尤雖南蠻,然深通兵道,故而避水澤結營,黃帝久不能破之;又遣使西結氐人刑氏部眾為援,一時軍勢浩大;黃帝不敵,固守於板泉;兩軍相持日久,皆不得進退。

蚩尤備以重禮,請下魔神上百,以有風師、雨伯等八神為將,於涿鹿山下設下八陣挑戰。

黃帝問道廣成子,得指點請玄女為將,玄女神諳兵道,攜其弟子應龍、女魃下界助其破陣。

風師、雨伯施風雨於陣中,帝命之於女魃,魃施天火以破之;八陣既破,蚩尤不敵,為應龍所擒;帝斬刑天之頭,不死反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持干鏚力抗之;玄女施法擒之,後鎖刑天於常羊山,以為永囚。

帝雖功成,然女魃入魔,不負得上,入魔而去;應龍遂逐魃而去,力戰得擒,魃失神志,勉力方才救回;黃帝感其功德,築城於赤水,以為其封地。

帝得一統,斬龍記功;為懲蚩尤之罪,車裂其於鉅野;南逐其族於蒼梧,毀其舊都而設九黎郡。

既得天下,再問道於廣成子,尊其法,御龍飛上,終得道焉。

黃帝去後,其子昌意為帝;涿鹿之後,浮屍百萬於水,故常有大疫,炎帝治疫奔走,積勞成疾,後殂於鹿原;昌意感其德,誥尊為農皇。

昌意之子顓頊,其生於若水,因平玄冥氏叛亂之功,得襲王位;在位期間有聖君之德,後效其先祖黃帝之法,卻終不得道,怒而絕地天通。

自此,凡間鮮有飛昇得道者。

如此又歷千年,有虞氏姚重華,得唐堯之禪讓為君;其仿效天界,創人間之秩序,後恩服四方,解其舊怨,是故人地皆得以擴張。

帝命黃帝后裔公子鯀治水,鯀九年不成,帝施以刑;又命其子禹繼任,禹採疏通之大,歷十三年方成,為彰其功,帝禪讓禹,是為大禹王。

禹為防大水再臨,遷都於岐山之下,築都西陵,立國號為夏,後分天下諸侯於九州;為防大水再臨,故而採首陽之銅,於鼎湖鑄得九鼎,又封塵世九龍於鼎中,以震九州地脈。

禹雖有治水大功,且有聖君之德,因天神漠視人間大水為禍,竟長達數千年之久,雖其臣民力勸其效仿黃帝之法,重開飛昇之道;然禹對神並無敬意,故而絕地天通之策始終未改。

九州之分、九鼎之鎮,天神的權威已經被撼動;自此,真正屬於凡人的時代到來。

就在遙遠的若水之畔,巴蜀茫茫群山,一座巍峨尖塔聳立其中,其上的斑駁痕跡卻已經不知道存在了多少歲月。

雲端之下,懸於塔頂的赤色古劍隱隱散發磅礴靈光,七顆玄鐵龍首上的冒著烈焰的眼睛死死的盯著古交,龍身化作的鎖鏈死死的纏在劍塔之上,整條鎖鏈一直延伸到塔底,然後隱沒於群山的蒼翠林間。

置身雲端俯瞰此地,但見七峰如天劍歸鞘一般屹立於尖塔四周,其所出位置正合北斗七星之數,所組成的陣法死死的將尖塔禁錮在陣中。

七峰之間蒼翠盎然,隱約亭臺樓閣隱沒雲深之處,偶有人影出沒,卻皆是御劍乘風其間。

此處,黃帝之師,劍仙廣成子得道飛昇之所,乃如今道門三脈之一的玄宗駐地,至於此處何時得成,卻是很久很久的故事了。

昔日,不周山大禍,天地皆受震動,洪水、地震、瘟疫在凡間肆掠,清微天上的玉清一脈十二金仙受命下界協助女媧補天。

劍仙廣成子前往若水之山檢視災情時,意外發現此處有一道因地裂產生的大裂隙,這裂隙冒著沖天的濁氣,無數妖魔從裂隙中湧出,然後四散為惡。

廣成子心中大驚,忙施展修為欲驅散濁氣,卻不想那裂隙冒出的黑氣怪異非常,無論各種法術皆無法驅散;即便是廣成子有通天修為,卻也望之興嘆。

無奈之下,廣成子只得取出其佩劍,廣成子用盡畢生修為將其擲於裂隙之內;廣成子畢竟是十二金仙之首,其佩劍玉清劍亦是至清至聖之物。

因此,當廣成子使出全力將玉清劍朝著裂隙投擲下去的同時,濁氣瞬間便被驅散,因濁氣而生的妖魔也化為了齏粉;只是這股力量畢竟是具有毀天滅地的威力,所以就在在落下的瞬間,巨大的衝擊便將周遭的大地撕開,一座座巨大的山峰也隨之移位,那玉清仙劍亦隨之化作一座劍塔拔地而起。

所幸,就在廣成子氣空力竭之時,師弟赤精子及時趕到,方使得其未遭受餘威的波及;廣成子隨後便向師弟赤精子說明緣由,他心知這劍塔只能鎮守一時,並不能長久的保護這一方天地的安寧,所以請求赤精子再為劍塔施加一層禁制。

赤精子先是在塔身上刻下伏魔咒,將戮仙劍置於塔頂,然後施展引龍之術,引來七條孽龍;這七條孽龍實力非凡,過去曾在作亂於玉清界,後被赤精子收服;命其龍首時刻注視身纏劍塔之上戮仙劍,龍身纏於塔上,龍尾繞於周遭的七座山峰之上,然後他施法將七條孽龍化作七條玄鐵鎖鏈,作為這劍塔的最後一道禁制;

如此一來,無論神魔都無法撼動這座劍塔,更別提那些還處在矇昧時代的凡人;廣成子眼見已然周全,便在赤精子的護送下,繼續踏上尋找裂隙的路途,很久以後廣成子方暫時回到洞府閉關。

數年後,有一名自稱公孫軒轅的有熊氏青年前來問道,廣成子見其有貴人之相,推算出他日後必為天下之主,廣成子心繫蒼生,自然有意願教導其如何對待蒼生黎民。

公孫軒轅天資聰慧,秉賦異能,所以在廣成子的教導下,這個有熊青年很快便悟得大道,廣成子將自己煉成的山河之劍贈與他,然後告訴他下山去完成自己的使命;黃帝下得山去後不久,便降蟠龍被尊為帝、盟炎帝團結華夏將族、殺蚩尤統一天下,這就是黃帝。

黃帝統一天下後,依舊遵循王道統治國家,歷時十數年,終於得見國泰民安;這時他又想到了自己的恩師廣成子,便帶著浩浩蕩蕩的儀仗前往崆峒山。

黃帝此行本想請恩師出山,擔任他所開創的王朝國師,卻不想被廣成子拒絕,且嚴肅的提到黃帝在一統天下後只有眼前的祥和治世,卻不知道真正的巨大威脅正在暗處蓄勢待發。

黃帝不解,於是一再追問下,廣成子只能將一個真相告知於他;這個真相不僅是鎮壓巴蜀裂隙的過往,還有那些只有天界上仙才知曉的隱秘。

原來自巴蜀裂隙一事後,十二金仙便開始遊歷大荒世界,他們寄希望將所有裂隙都找出並鎮壓;經歷了一段很長的歲月,雖然不知道有多少存在這樣的裂隙存在,但是他們前後共計鎮壓大小裂隙竟多達數百。

最後,也是最大的一個存在於極北之地,裂隙中湧出的濁氣直衝天際,有無數自裂隙中湧出強大妖魔,還有無數被濁氣汙染而魔化的凡間生靈。

十二金仙施展全部能為都無法封印裂隙,只得施法引來北溟海水灌入裂隙,又搬來一座巨大的山脈填於裂隙之上,當裂隙被填滿後,形成一座巨大湖泊;只是水亦無法徹底將裂隙中的濁氣衝散,原本清澈的湖水竟然逐漸變黑,且依舊擁有魔化生靈的力量。

那湖便是弱水,那山便是幽都山。

無奈之下,十二金仙只得使用殘留的法力設下天元地極陣,將弱水連同那座幽都山都封印起來;又在封印之外立起十二座天神像,是為十二神天守。

做完這些後,十二金仙的法力已近枯竭,已無法回到天界,只得各自隱居起來繼續修行。

黃帝聞之大驚,如果如恩師廣成子這樣的上仙都無法徹底根絕裂隙的禍患,那這個凡間又有什麼力量可以應對呢?他開始擔心自己所開創的天下。

得知真相的黃帝憂心忡忡,此時昔日跟隨自己的大將們早已日暮;無奈之下只得以犧牲自我修為的方式釋放了因私通而被關押起來的應龍和女魃,由他們帶領帝國最精銳計程車兵和術士前往北境築城,這便是朔方城與雲中城。

黃帝知曉這樣還並不足以守護整個天下,於是親自帶領護衛兵士採銅荊山紫銅,並親自在山下的湖邊鑄造三鼎一劍;三鼎即天地人三尊紫銅鼎,而由他親自鑄造的那把劍,他將其命名為天道劍;此後荊山因此得名紫荊山,山下的湖也得名鼎湖。

黃帝又將原定的陵寢移至中原裂隙之上,希望即便是日後自己不在了,亦可用自己的遺留的天命之威加強裂隙的封印。

待到這一切都做完時,黃帝已過百歲之壽,他越來越預感到自己天命將至,便將事情的緣由告知於他,隨後又將自己的修行之道傳於太子玄囂,並命其帶上剛煉成天道劍前往若水之山的巴蜀。

太子玄囂本該在黃帝之後繼位大統,為了天下安危,毅然帶領三千門客前往巴蜀尋找劍塔的所在,蜀道自古艱難,何況一行人此時還只是凡人。

玄囂太子歷時二十年,在這中途,黃帝御龍飛昇的事傳來;短暫的悲痛後一行人繼續上路,他們幾乎走遍了整個巴蜀大地,終於發現了隱沒在群山雲霧裡的劍塔所在;回首看去,昔日追隨自己的三千門客,卻只剩下眼前的寥寥數人;從此,他們就在劍塔之下定居下來,遵照黃帝的旨意承擔起守護裂隙封印的責任。

如此,一個歷經千年風霜的門派——“九玄天元宗”就此而立。

玄囂雖然開創了玄宗這個門派,但是包括他在內的所有玄宗弟子皆認為廣成子才稱得上開宗祖師之名,其父軒轅黃帝則是第二代玄宗弟子,他則是第三代弟子。

玄囂天資不在其父黃帝之下,所以修行不過五十年便得窺天機;數日後,修為恢復大半的祖師廣成子竟親臨玄宗。

面對塔下的欣欣向榮的景象,廣成子對玄囂所為大加讚賞,親賜其道號“青陽,並將自己曾經承載玉清劍的劍匣交到他手中”;廣成子在玄宗為眾弟子講經三日方才飛昇天界,去時留下《太玄經》、《自然經》各一部。

青陽子秉承廣成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其下弟子不僅有人族和靈族存在,只要心繫蒼生,恪守天道倫理,甚至連妖族也可成為玄宗弟子,這也成為玄宗在挑選弟子門人時域其他門派所不同的一條特殊存在。

青陽子修行百年即得道飛昇,其飛昇時有五隻鳳凰自東海而來,自言其乃東海帝俊座下,特來接引其登上蓬萊仙境。

青陽子之後,門派延續共計一千八千年餘年,百年為期,其間共出弟子門人共十八代。

千餘年的風霜歲月,玄宗經歷過人才輩出的輝煌,也經歷過神魔大戰後的沒落;經歷過劍靈之爭的變遷,也經歷過元凰兩代的中興;經歷過天崩地裂的劫難,也經歷過王朝更迭的塵世動盪。

而今一千八百年過去,巍峨的鎖妖塔雖然斑駁,但是固國安邦的使命不改、除魔衛道的責任不變;玄宗弟子或許不再參與塵世紛爭,行俠仗義的精神不離、自在逍遙的風格不棄。

沒有了 目錄 +書籤 下一章